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,可為單發性或多發性,多見于上頜竇、篩竇、中鼻道、中鼻甲等處。它是一種鼻腔內贅生良性組織的疾病,是鼻黏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。鼻息肉可分為水腫型、血管型、纖維型、囊腫型等數種,一般常見者為水腫型或混合出現。
一、病因及癥狀
主要是由于鼻子變態反應、細菌感染等原因引起上頜竇、篩竇、中鼻道、中鼻甲等產生息肉。病發時鼻子有明顯癥狀,如鼻塞、鼻腔分泌物增多,時有噴嚏,容易并發
鼻竇炎,影響患者正常生活。隨著息肉增長,常見打噴嚏、鼻子通氣困難、
耳鳴、打鼾等癥狀加重,影響患者睡眠休息。尤其是后期,易引發鼻竇炎,導致鼻竇阻塞,引起鼻背、患者臉部及面頰部脹痛不適。
二、治療方法
一般來說,鼻息肉在早期針對病因做適當處理后,鼻粘膜水腫有可能消退,鼻息肉有可能完全消失,此時不需要手術治療。當鼻息肉長得相當大,引起鼻塞,甚至外鼻變形,通過保守治療難以消退,或者由于鼻息肉的存在妨礙了鼻竇內的分泌物引流時,可考慮手術摘除鼻息肉。手術切除是治療鼻息肉的主要方法,但鼻息肉患者常面臨術后復發的問題。
三、鼻息肉反復發作的原因
1.發病原因未除:鼻息肉的發病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冒導致鼻竇炎且長期不愈、反復發作引發的。鼻息肉長出后,除了徹底摘除,還應及時去除發病原因,否則鼻息肉容易復發。
2.變態反應或炎癥刺激:手術只是針對病癥進行治療,不能治療病因。術后若不及時針對病因治療,如慢性
鼻炎鼻竇炎、
過敏性鼻炎等,很容易再次形成鼻息肉。
3.摘除不徹底:可能因多發性鼻息肉一次未能全部取凈,遺漏小息肉后又長大被認為復發;也可能因單發性息肉較大,手術時無法連根拔除,殘留息肉蒂部又長出新息肉。有時患者年老體弱或伴有全身性疾患,手術耐受性差,不能完全徹底摘除息肉。
手術后復發者應找出原因,采取相應措施。比如注意避免致敏因素,用抗過敏藥物或配合脫敏療法,積極治療慢性鼻竇炎。患者在生活中應多加了解鼻息肉的相關常識,注意身體異常情況,以便在疾病早期采取適當措施。